如果有人说你坏话,你会怎么办?


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,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,接着立刻辩解:“我没有!”


但问题是——辩解往往越描越黑,还可能把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。


其实,早在两千多年前,《资治通鉴》里就给出了一个精彩案例。

主角是春秋战国之交的权臣智瑶(史称智伯),而这个故事,恰好教会我们一套“应对坏话的高级思路”。


今天,炳曦就带大家聊一聊这个故事,并且给到你应对坏话的三板斧。


作者:林炳曦

01

历史故事:智伯与“坏话危机”



《资治通鉴·周纪卷一》里记载:


智伯带着韩、魏两家一起围攻赵家,把赵氏的晋阳城用水淹得几乎灭亡。城内粮草断绝,人们甚至宰杀马匹充饥,破城就在眼前。


这时,智伯的谋士絺疵提醒他说:


“韩、魏一定会反叛!”


智伯很疑惑:“你凭什么这么说?”


絺疵答道:


“以人情来看就能知道。如今我们让韩、魏的军队帮忙攻打赵氏。赵氏灭亡,灾难就会落到韩、魏身上。现在晋阳快要攻破了,韩、魏两位国君不但没有喜色,反而满脸忧愁,这不是要反叛,还能是什么?


智伯觉得有道理,第二天便把话告诉韩康子、魏桓子。


结果,韩、魏两位国君听完后冷笑一声,说:


这分明是有人想替赵氏说话,挑拨我们和智伯的关系。如果我们真要反叛,岂不是放着马上就能分到的赵家土地不要,而去做那危险且不可能成功的事吗?”


一句话,絺疵的离间彻底失效。



02

方法论:面对坏话的“三板斧”


这个故事,其实就是一场古代版的“职场诬告案”。韩魏两家面对指控的反应,堪称经典。他们没有立刻喊冤,而是高明地用了三步:



  1. 动机反转:让对方的指控失去公信力


韩魏没有急着说“我们没有谋反”,而是反问


“这分明是有人在挑拨,目的是让赵家活下去。”


——这就是“动机反转”


只要让智伯怀疑絺疵的动机,那么他的话本身也会失去可信度。


现实中,如果有人在领导面前说你坏话,不要急着解释自己没做,而是冷静地指出:


“我平时和某些人因为坚持原则有点冲突,可能因此被针对了。”


这样一来,领导自然会怀疑:对方是不是公报私仇?



  1. 利益分析:揭穿对方的真实用心


韩魏进一步指出:


“对方之所以说这些话,不是为了智伯的利益,而是为了赵家的利益。”


——这就是“利益分析”。


在职场中,如果有人攻击你,你可以顺势说:


“其实他这么做,是因为我挡了他的路,他这么说能给自己争取好处。”


这样,就把对方的动机彻底私利化,让领导对其话语更打折扣。



  1. 利益关联:强调自己和上级的共同利益


最后,韩魏说:


“我们跟着智伯能分到赵家的土地;如果反叛,什么都得不到。我们没理由做这种蠢事。”


——这是“利益关联”


他们把自己的利益牢牢绑在智伯身上,等于告诉智伯:


“我们就是你的人,背叛你就是背叛我们自己。”


在现实中,你也可以对领导说:


“我能有今天,都是领导信任和栽培。我在这个位置上,既不能犯错,更不能让信任我的人被质疑。”


这就是把“自己和领导的利益”捆绑到一起。



03

现实案例


我有个朋友小明,曾经负责公司采购。


有一次,有人跑到领导面前告状,说小明收了回扣,把单子都给亲戚做。


领导当场就要质问。小明慌了,来问我怎么办。


我让他用“三板斧”


第一,小明先说:


“领导,我上任才两个月,根本不可能摸清这么多供应商。但有一点,我很清楚: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,不能违反公司的规矩。所以很多人找我送礼、送钱,我都拒绝了,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。”


(这就是动机反转:有人针对我是因为我没给他们好处。)


第二,小明接着说:


“所以,他们说我收回扣,其实正好相反,是因为我没有给他们走后门。”


(这是利益分析:对方攻击我的目的,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。)


第三,小明最后说:


“我能坐在这个位置,完全是领导力排众议的信任。我如果犯错,不仅害了我自己,还会让领导被说‘用人不当’。我绝不会做这种事。”


(这是利益关联:自己和领导是一条船。)


结果,领导听完笑了笑,说:“我信你。”


这件事到此为止。



04

结语


所以,当有人说你坏话时,不要慌。


记住“三板斧”:


  • 动机反转,让对方失去公信力;

  • 利益分析,揭穿对方的私利;

  • 利益关联,把自己和领导捆绑在一起。


如果你也想掌握更多这样的故事和方法,


我推荐你加入我们的 《资治通鉴解读知识库》


在这里,你会学到如何从历史的智慧中,提炼出应对当下生活和职场的策略。


因为,历史从不只是过去的故事——


它是我们今天的答案,也是未来的钥匙。


“坏话不可怕,怕的是你听不懂人心;

能读懂人心,就能把坏话变成转机。”


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好朋友,我们下期再会



- END -


我是林炳曦,持续创业者,终身学习者。


千年前的帝王将相,

用一生的沉浮,为我们留下了《资治通鉴》。


他们的代价,是血与火。

而你的代价,只是一念之间。


选择读与不读,

选择懂与不懂,

决定你看局的高度。


👉 欢迎加入【炳曦名著精讲计划】


在这里,你不会只看到故事,而是:


  • 看透背后的权谋逻辑

  • 找到历代成败的规律

  • 提炼出当下可用的谋局策略


它不是让你背历史,

而是教你用历史的眼睛,看清今天的局。


你可以随时查、随时用,

就像身边多了一个懂权谋、懂人性的智囊。


千年的智慧,历史已经替我们付过代价。

关键是——你,愿不愿意用?


(关注公众号领取试读,让千年谋略,今日为你所用)